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急診科主任李星原醫師表示,一位有心室上心搏過速問題的4歲男童,平日已在口服使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但仍因心跳過快、胸悶,經常至該院兒科急診求診,總是在注射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後,病情才能稍稍控制。有一次,經施打數次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仍然無效,改予另一種抗心律不整的藥物,病情才得以控制,免除了一次心臟電擊的痛苦。
圖片來源:by arztsamui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李星原醫師表示,一般正常的心跳頻率,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所決定。睡著的時候心跳較慢,緊張、跑步的時候心跳較快。但是心臟的節律還要靠心臟裡特化的神經細胞來負責傳導。若是心臟多了一條神經,和正常的傳導路徑形成了迴路,則可能不定時、不定情況下被誘發,造成心搏過速的情形。 
李星原醫師提醒家長,小朋友心搏過速發生時,可能毫無症狀,也可能伴隨著下列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臉色蒼白、發紺、胸痛、頭昏甚至暈倒。所以小朋友發生上述症狀時,父母應先記錄小朋友的心跳次數。因為兒童的心搏過速,可能來的快,去得也快;有些小病人到急診時,已無發作的情形。
李星原醫師指出,在休息狀態下,不同年齡層兒童的心跳次數大致如下:新生兒約每分鐘110-150下,兩歲至四歲約每分鐘85-125下,四歲至六歲每分鐘75-115下,六歲以上每分鐘60-100下。若是超過上述的次數,又合併有上述症狀時,應立即至醫院求診。要注意的是,嬰幼兒不會表達自己的不舒服,若是寶寶有一直哭鬧、不吃不喝的情形,可能要檢查寶寶的心跳,若是超過每分鐘220下,應立即至急診求醫。
診斷方面,兒童的心搏過速,一般最常見的乃是心室上心律不整。而兒童心室上心律不整,最常見的是房室迴旋性頻脈,又叫沃爾夫-帕金森-懷特症候群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心電圖紀錄是最佳的診斷利器,最好是發作時的心電圖和正常時的心電圖都能記錄到,以便小兒心臟科醫師判定。

本文作者【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急診科主任 李星原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773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