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接獲某醫學中心通報一名疑似日本腦炎病例,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確診為日本腦炎病例,該病例為一中年男性,初步調查結果個案住家及工作地點附近有豬舍,發病前四週內無旅遊史,衛生局7月14、24日已完成住家附近環境調查,並通知環保局清潔隊完成住家周圍環境噴藥滅蚊工作並持續監視疫情發展。

日本腦炎是一種藉由蚊子傳染的病毒性疾病,不會因人與人的接觸而互相傳染,潛伏期通常為5-15天,三斑家蚊及環紋家蚊為最主要的病媒蚊;病媒蚊活動高峰期為黃昏到黎明,喜愛在稻田、水池、水塘等較清潔之水域活動,家蚊叮咬到帶病毒的豬隻後,再叮咬人體造成感染;主要感染的高危險群為三至九歲兒童,但近年來因全面施打疫苗,患者年齡層有上升的趨勢。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日本腦炎主要流行季節為5-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7月,感染日本腦炎,會產生發燒、頭痛或嘔吐等腦膜炎症狀,有些人會伴隨意識改變、抽搐、肢體麻痺或性格異常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衛生局表示依據疾病管制局地理資訊系統資料顯示今(96)年至7月14日止全國已有18確診病例,本個案為臺北市第1例(去年同期0例)。

衛生局要提醒市民至郊外旅遊時,應避免於黃昏到黎明之間,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請穿著長袖長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若旅遊時或旅遊後二週內出現上述相關症狀時,要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時治療。



本文作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773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