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牙科主任張肇慶指出,接連發現不明原因頭痛可能竟源自於牙齒龜裂,他提醒民眾留意有些就連X光都看不出來的龜裂導致「牙齒龜裂症候群」可能就是頭痛的元兇。張肇慶提醒民眾,若有不明原因頭痛,在找不出內科原因時,應將可能源自於牙齒龜裂列入考量。

張肇慶說,齒髓發炎會引發頭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慢性齒髓發炎或齒髓部份壞死,牙齒並不會痛,只是咬東西比較沒力,這時身體的另一個警示徵兆就是頭痛。

他強調,牙齒龜裂症候群(Cracked tooth syndrome)是牙科最難診斷的病症之一,大多發生在後牙,病人會有咬到像小石頭、小骨頭等硬物的經驗,在劇烈疼痛了一下之後,該牙變得不能用力。病人很少因為咬到硬物後直接求診,大多數是在該側吃東西不能用力或疼痛才就診。

張肇慶指出,牙齒的龜裂,就像竹子有裂痕一樣,在沒受到垂直壓力時,裂損部分並不會裂開,但細菌卻已從裂縫入侵。當用力咬東西時,龜裂部份會移動,這令人感到痠軟而不能用力。裂痕內會有細菌及食物殘渣堆積,日積月累,裂痕侵入更深,終至齒髓受到侵犯,引發齒髓發炎,甚至壞死。

阿秀是位中年家庭主婦,一年半前曾經在咬冰塊時右側牙齒痛了一下,之後每當右側咬稍微硬的食物,都會感到痠軟,找牙醫也看不出有何問題,後來經常感到右邊頭痛,內科醫師檢查沒發現任何異狀。今年初她因右下臼齒不舒服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求診,發現她全口牙齒都沒蛀牙,只有右下第一大臼齒遠心牙溝有一道淺淺變色的痕跡。張肇慶為她檢查後發現,該牙齒髓已失活,經過根管治療及牙套贗復,最近回診,已可正常咬東西,同時原先的頭痛問題也不藥而癒了。

另一個案例阿銘是一位檢察官,自認為是過度勞累引起左半邊頭部疼痛,經常自己買止痛藥解決。過年前,他感覺到左上第二大臼齒不舒服,且不敢使力咬東西,他前往某院所接受治療,被告知是蛀牙,經填補後仍不能正常使力,且左上牙對冷水變得很敏感,且頭痛加劇。

他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求診,發現左上第二大臼齒的顎側牙溝有條略為變色的痕跡,對敲擊和冷、熱測試敏感,X光卻看不出異狀,診斷為急性齒髓炎。經根管治療及牙套贗復後,最近回診時一切都已恢復正常,且頭痛也不再困擾他了。

張肇慶說,臨床上,牙醫師無論在口內或x光上,都很難看出任何異狀,這時需用一小木片在病人後牙的各個咬頭做咬合測試,有龜裂的咬頭會有反應,其餘則是正常,疼痛的原因是為裂開部份移動的關係。

他表示,若裂痕沒通過齒髓,在斷裂部份取出後,疼痛就會消失。若裂痕通過齒髓,則常會造成齒髓問題。如裂痕一路裂到牙根底部,患牙常需要拔除。年紀稍大的患者,前面門齒上常可看到明顯裂痕,那是因為象牙質與琺瑯質冷縮熱脹不同而造成,這與牙齒龜裂症候群不同,不需要治療。

治療牙齒龜裂症候群,如裂痕未侵犯到齒髓,且沒有齒髓症狀,應儘快做牙套贗復,避免裂痕加深變寬。若伴隨齒髓症狀,需先做根管治療,再做牙套保護。

張肇慶提醒民眾,咬硬物出現劇痛時,應及早就醫,避免直接用牙齒咬碎冰塊;咀嚼時感覺有小石頭存在,避免繼續用力咬。牙齒有裂傷,其對側同一顆牙受傷機率是相同的,應該優先做咬合調整,以避免悲劇再度發生。若有不明原因頭痛,在內科找不出原因時,應將可能源自於牙齒龜裂列入考量。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張肇慶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773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